自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城市在各个领域都实现了显著的飞跃,尤其是在城市建设方面,许多细节都深受外国文化的影响。不妨留心观察,上海的每一条街道和每栋建筑都承载着生动的历史,这为自媒体从业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宣传上海的独特魅力无疑是一件极其有利的事情。
其实,大上海的历史并不算悠久,自开埠以来还不足200年,这正好为历史的记录提供了便利。街道的由来、大楼的前世今生都变得清晰可辨。例如,曾经的中央旅社,尽管在外观上显得拥挤杂乱,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它位于黄浦区广东路与海口路的交汇处,是城市的核心地带,距离风景如画的外滩仅有1公里,步行大约20分钟便可抵达。
从现代角度来看,中央旅社的米黄色外墙显得略显低调,而七层高的建筑虽然并不雄伟,却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总的来说,它给人一种普通却底蕴深厚的感觉。大楼建于1929年,并于1930年4月开业,当时是上海最大规模的旅社,拥有超过200间客房。其主人是上海公共租界的刑事督察长陆连奎,掌管着公共租界内的13个巡捕房,深谙江湖规矩,黑白两道皆有交际。
展开剩余66%中央旅社作为旧上海“大流氓”陆连奎的产业,自然身份不凡。里面设施齐全,设有烟房、赌厅、餐厅、舞厅和夜总会,种种娱乐设施应有尽有,每日宾客盈门,熙熙攘攘。1930年,陈子桢创办的国华广播电台在此举办了著名的人物联欢会,众多名流包括黄金荣、虞洽卿和梅兰芳等悉数到场,由此可见中央旅社的影响力之大。
虽然中央旅社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已停止营业,但这一地标性建筑的热度并未减退。1953年,新华书店将其租赁,并将二楼和四楼改为职工宿舍,三楼更名为“广东路招待所”,实际上也是专门为新华书店而设的接待所。此后多年,该处成为各地出版和发行工作者前来上海公干和旅游时的指定下榻之处,直至本世纪初才将其租赁给新上海人。
如今的中央旅社在外观上看似中规中矩,但由于缺乏管理,内部却显得混乱不堪。原本干净整洁的过道如今被各家各户占用,有的作为厨房,有的用作洗衣台,还有的竟成了杂物间,空间异常拥挤,以至于管理者都无法忍受,发文要求居民立即整改,否则将进行统一清理。这种处理措施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极为罕见的。
陆连奎的身份背景相当复杂,他出生于浙江南浔的一个农民家庭,14岁时前往乌镇担任勤务兵。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他救了著名商人虞洽卿的性命,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因此结识了黄金荣。这些经历让他被引荐进入英租界巡捕房担任华捕,凭借个人能力迅速升迁,最终成为公共租界的督察长。这一职务权力之大无需赘言。
陆连奎显赫的身份无疑成就了中央旅社的辉煌历史,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然而,他的恶行也注定了不好的结局。1938年,中央旅社遭到“清理”,这也预示着其未来的发展将并不乐观。现如今,尽管中央旅社仍然保存完好,蕴含丰富的历史底蕴,却连最基本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都未能获得,终究有一天可能会面临拆除。目睹这一切,不禁让人感到惋惜,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你说,是不是呢?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开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