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专职厨师有个非常独特的习惯,那就是无论做什么菜,他从不使用酱油。这个奇怪的习惯持续了整整22年。更令人好奇的是,每次做完饭后,厨师总会立刻将菜单销毁,生怕任何人看到。这一系列神秘的举动让人产生了许多疑问:为什么酱油从未出现在毛主席的饭菜里?为什么厨师如此忌讳让别人看到菜单?难道这些习惯背后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一切。
1954年,毛主席乘专列外出视察。在途中,他察觉到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毛主席决定将当地负责人召集到专列上,与他们一同讨论解决方案。讨论时大家全神贯注,直到夜幕降临,外面的星空才让大家意识到已经很晚了。随着讨论的结束,大家感到饥肠辘辘,毛主席看到众人疲惫不堪,心生怜悯,便立即叫来身旁的秘书,吩咐他告诉厨师做饭,给大家吃一顿饭再回去休息。
秘书接到指示后,立刻赶到厨师休息室转达了毛主席的要求。然而,听到这一消息后,厨师感到非常为难。专列上做饭的只有他一人,而需要供餐的人却有十几位,显然他根本忙不过来。于是,厨师向铁路负责人寻求帮助,希望能找个人来帮忙。
展开剩余83%铁路负责人非常重视此事,立刻前往程汝明家,邀请他来做饭。程汝明是一位铁路厨师,听到指示后,他立刻赶到毛主席的专列,与专列厨师一起忙碌着。饭菜做完后,两人将食物端到了车厢。程汝明原以为,车厢里坐的可能是一位普通的领导,但当他走进去时,才惊讶地发现,坐在那里的竟然是毛主席。
看到毛主席就在眼前,程汝明紧张得浑身僵硬,不敢开口,只有机械地忙碌着。毛主席注意到程汝明的紧张,便主动和他打招呼,亲切地与他交谈。看到毛主席如此和蔼可亲,程汝明渐渐放松了紧张的心情。
程汝明的厨艺非常出色。吃完饭后,毛主席的秘书向他询问是否愿意到北京,给毛主席做饭。程汝明心中激动不已,点了点头,顺利地成为了毛主席生活中的专职厨师之一。
在成为毛主席的厨师之前,程汝明从未想到自己的手艺有一天会得到毛主席的青睐。对他来说,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养家糊口就已经是他生活的目标。而这一切,和他成长的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程汝明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动荡时期,当时战争不断,民众疾苦。程家日子艰难,家中有许多孩子,父母为了养活一家人整天奔波劳作。程汝明从小便跟在父母身后,尽自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但即便如此,程家的收成依旧不足以养活全家。程汝明的小妹妹最终因饥饿死去,这一事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正是从那时起,程汝明立志长大后要做一名厨师,确保别人不再忍受饥饿。
13岁时,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程汝明随亲戚外出学艺。亲戚是一位厨师,程汝明在他指导下,从最基础的切菜做起,没多久便掌握了一手好厨艺。随后,他来到大城市的大饭店,继续磨练自己的厨艺,终于能够熟练掌握中餐和西餐多种菜系的做法。
新中国成立后,程汝明有幸在铁路局找到了工作,由于他的厨艺深得领导们的赞赏,1952年,程汝明接到一个任务,要为来访的外宾准备饭菜。他研究了外宾的饮食习惯,根据各国特色烹制了多道菜肴。当外宾们品尝到这些美味的西餐时,纷纷表示惊讶和赞赏,认为它们与家乡的味道完全一致。这份肯定让程汝明信心倍增,也得到了外交部的认可。
正是因为程汝明积累了这些经验,他才会被选中成为毛主席专列上的厨师。在来到菊香书屋后,程汝明难以置信自己竟能与毛主席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为了让毛主席吃得更好,他不断向其他厨师请教毛主席的饮食偏好。后来,他得知毛主席最喜欢的菜肴是红烧肉,于是便按照他的一贯做法,精心制作了一大碗红烧肉。
当毛主席尝到这道红烧肉时,脸上露出了笑容,满意地吃了一口。程汝明紧张地观察着毛主席的一举一动,然而令他意外的是,毛主席吃完一口后便将筷子移向了其他菜肴,再也没有动过红烧肉。
程汝明瞬间感到不安,心里充满了疑问:难道是自己的菜做得不好,毛主席不喜欢?然而,毛主席看出程汝明的紧张,笑着解释道:“小程,你别担心,我不吃红烧肉,是因为你放了酱油,我不喜欢吃酱油,不是你的菜做得不好。”
程汝明松了口气,但他心里又涌现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毛主席不喜欢吃酱油呢?经过一番打听,程汝明终于得知了答案。
原来,毛主席小时候家里曾出售酱油,但那时酱油的制作工艺非常原始,酱油缸里经常漂浮着一层活虫。毛主席曾亲眼看到酱油缸里的虫子,受到很大的惊吓,至此,他便对酱油产生了心理阴影,不再食用。
得知这一原因后,程汝明便不再在菜肴中加入酱油。然而,红烧肉的传统做法离不开酱油,程汝明因此面临一个难题:没有酱油,如何才能保持红烧肉的色泽呢?经过多次尝试,他终于找到了一种既能保色又不影响味道的替代方法。这样做出来的红烧肉依旧得到毛主席的赞扬。
毛主席的身体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日益消瘦,他严格遵守节约粮食的规定,甚至自己也不碰肉类。程汝明看到毛主席身体消瘦,焦急万分,便想出了许多办法让毛主席摄取更多营养。他偷偷从市场上买来猪板油,炼成油掺入面粉,做成葱油饼,既能补充营养,又不违反毛主席的规定。
虽然程汝明为毛主席做了许多贴心的饭菜,但毛主席最终发现了他的“秘密”,并严肃批评了他。然而,程汝明明白毛主席心中的深情,他继续在素菜方面努力创新,最终做出了深受毛主席喜爱的烤辣椒。
但程汝明最为自豪的,还是他所做的那道被毛主席写进诗中的武昌鱼。1956年,毛主席在长沙钓到了一条武昌鱼,但因刚吃过饭,程汝明将鱼放在冷冻室里,等到下一餐才做给毛主席吃。毛主席吃过后,称赞不已,还写下了“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的诗句。程汝明为此感到无比骄傲。
尽管程汝明因做饭为毛主席带来了许多荣誉,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保密性。在为毛主席做饭的那些年里,他从未将自己的身份透露给家人。直到退休后,他才开始与人分享这些珍贵的经历。
程汝明晚年曾表示,自己这一生最骄傲的事,就是成为毛主席的专职厨师,为毛主席做饭,亲身感受毛主席的伟大和不易。他的这一生,充满了传奇与荣耀,也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开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