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属常见慢性病,其容易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慢性肾脏病等相关并发症,给患者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多年来临床研究证实,对此种疾患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将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血压水平决定了高血压的危害性,除此之外,其危害性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心血管疾病或者合并的其他疾病等。
高血压的患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尤其是对于更年期过后的女性,她们的发病率更高,要高于男性。寒冷地区的发病率高于温暖地区,海拔高的地区的发病率高于海拔低的地区。高血压的发病情况还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如果摄入过多的盐及过多的脂肪,将会导致血压升高。除此之外,高血压的发病率因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我国北方地区的发病率要高于南方地区,这种差异的存在可能与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相关。
对于高血压的诊断,一般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患者的血压水平,判断患者有无其他心血管疾病;二是对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继发性高血压的存在进行判断;三是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对于靶器官的损害情况要清晰明了,对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进行掌控。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血压160/100mmHg或中危以上患者,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或用小剂量固定复方制剂。目前治疗高血压公认的药物主要有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这些均是一线抗高血压药物。由于降压目标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降压也需要严格要求,目前多主张几种药物联合降压治疗,因为联合用药可平衡药物干预后触发的反调节机制,增强降压效果;联合用药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协同降压,提高疗效;联合小剂量药物可避免单药大剂量时产生的剂量依存不良反应,改善患者药物的耐受性,促进患者的依从性;临床实践显示降压后患者心血管危险仍高于非高血压者,原因之一是降压能否保护靶器官及恢复靶器官损害与功能,而联合用药对靶器官保护可能具有单药治疗时所不具有的优势。今天孙药师为大家介绍3个降压不伤肝肾的降压药:
1、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近几年来,厄贝沙坦已逐渐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高血压的主要药物。厄贝沙坦可阻断高血压患者体内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从而降低血管外周阻力;此外,厄贝沙坦对患者的反射性交感活性有抑制作用,能促进患者的水钠排泄,从而能使患者的血压长期处于较稳定状态;另外很多因素都可能会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从而会使血管收缩物质释放过多,并使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因子的分泌减少,而厄贝沙坦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管收缩物质的释放,并使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因子分泌增多,因此对高血压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氢氯噻嗪属于噻嗪类利尿剂, 其可促进高血压患者肾小管对电解质的吸收,能使患者体内排放更多的钠和氯,从而改善患者体内的钠盐负荷,进而改善患者的血压。但长期使用氢氯噻嗪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低钾血症及血尿酸增高等现象,厄贝沙坦对利尿剂所造成的代偿机制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有效避免或减少氢氯噻嗪所引发的各种不良反应。因此,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可以作为高血压患者最佳选择。初始剂量为每天1次,1片/次,这样能很好地控制患者24 h之内的血压。如果此种剂量不能对患者起到良好的疗效,可适量增加剂量,每天1次,2片/次,如果患者在治疗3周后没有达到一定的疗效,可考虑增量。但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剂量要相应地进行调整,如果患者经过血液透析, 或者患者年龄超过了75岁,初始剂量要适当减少。其他对于存在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伤患者,应适当调整剂量。
2、硝苯地平缓释片(控释片):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因其容易引起脑出血、肾脏损害、中风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都具有严重的威胁。故平稳、有效地降压是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对控制血压的要求。
钙通道阻滞剂 (CCB) 在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临床后被称为高血压及心血管药物治疗发展史的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硝苯地平是CCB的代表性的一类药物,其药理作用包括舒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进而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可扩张冠状动脉减轻心脏负荷。其降压的特点为平稳降压,降压作用持久。硝苯地平控释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的主要成分都是硝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 (GITS) 采用的GITS控释技术, 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是16小时左右恒定的释放,6小时可达到最大血药浓度,24小时的血药浓度都维持在平稳的状态。该药物普通制剂的“突释”现象可以有效地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2006年的CCB防治脑血管病专家的共识为:有效平稳地降压在保护脑血管和防止脑卒中是非常重要的。而长效的CCB其平稳、有效降压作用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更具有重要意义。缓释片是按一级速率释放药物,即按时变化。释放量先多,随后为非恒率释放,释放药物量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少,在服药16~18h已低于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临床研究显示,两种剂型都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除明显的降压作用外,24小时的血压都维持在平稳状态,两组药物的降压T/P值都>50%。T/P比值的测定可以很好地评价一种降压药对24小时血压的控制水平。临床研究还显示,硝苯地平控释片和缓释片都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能够24小时地平稳降压,且副作用少。
3、卡维地洛:
β受体阻滞剂是高血压治疗的五大类降压药之一,是冠心病、轻症心力衰竭患者的首选用药,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治疗的二线药物,为达到理想血压避免心脏和肾脏的损害可联合ACEI或ARB等一线药物应用。一、二代β受体阻滞剂对代谢有不良影响,可升高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α受体阻滞剂合用可升高血糖,与胰岛素合用可能发生低血糖,限制了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美托洛尔是主要的二代β受体阻滞剂,其降压效果得到长期临床验证。卡维地洛作为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对α和β受体的阻滞作用不同于美托洛尔阻滞β1受体抑制交感神经对脂质分解作用产生影响引起血脂紊乱,可能是其改善患者脂质代谢的原因,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由于胰岛素抵抗与向心性肥胖、血脂异常等代谢异常疾病发病密切相关,卡维地洛对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能是调节血脂的机制之一。
临床研究发现,卡维地洛组的合并血脂异常亚组治疗后血脂紊乱情况明显得到改善,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HDL-C则明显升高,美托洛尔组对血脂未出现显著性影响,TC、TG、LDL-C略有上高,HDL-C仅略降低,但由于研究仅观察1个疗程的影响效果,故可能在长期应用时出现显著改变,而卡维地洛却表现出对血脂较好的调节作用,其调脂作用在无血脂异常亚组中未见,提示卡维地洛可能对血脂异常患者才表现脂质调节作用,也许可以成为其扩大适用范围的方向,但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卡维地洛对胰岛素抵抗的抑制作用可能成为其扩大临床获益的途径,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及多种疾病合并的患者将有良好的改善代谢、预防靶器官损害作用,更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的患者。
配资开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