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张女士爱康国宾十年体检未查出癌症”事件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一位客户在爱康国宾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常规体检,最终却确诊晚期癌症,这无疑是对公众健康认知的一次强烈冲击。
爱康国宾随即发布声明,说明此次事件的前因后果,多方面证明:由于张女士罹患的是肾脏透明细胞癌,是肾癌中极其常见的亚型,其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张女士的2023年10月的体检报告中,明确诊断为肾癌早期,不是晚期,报告中没有诊断骨转移。根据以上的第三方的学术研究,从2023到2024年的一年中,该标本的大小在癌症的增长速度范围内。
这一事件揭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很多人认为每年做一次常规体检,就等于完成了癌症筛查的使命。然而,现实远比想象复杂。
一、 常规体检的局限:为何“年年正常”却挡不住癌症突袭?
展开剩余79%常规体检项目(如基础血液检查、普通胸片、腹部超声)固然重要,但它们的设计初衷是评估整体健康状况、发现常见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或明显异常。面对狡猾且早期症状隐匿的癌症,常规体检常力不从心:
项目广度与深度不足:
常规体检项目通常不包含针对特定高发癌症的专项筛查手段。例如,普通胸片对早期肺癌检出率极低;普通腹部超声难以发现早期的消化道黏膜病变或微小胰腺肿瘤;基础的血液检查更难以捕捉早期癌症信号。
技术敏感性限制:
早期癌症病灶往往微小或处于细胞层面变化。常规超声、普通CT或X光的分辨率有限,难以发现微小结节或早期病变。例如,乳腺触诊或普通超声可能漏诊早期乳腺癌,而低剂量螺旋CT则能更有效发现早期肺癌。
“肿瘤标志物”的迷思:
常规体检常包含几项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AFP)。然而,这些标志物特异性不高!炎症、良性病变也可能导致升高;更关键的是,很多早期癌症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完全在正常范围内,造成“假安心”。它们更适合用于已确诊患者的疗效监测和复发预警,而非早期筛查的金标准。
筛查依从性与质量差异:
比如像胃肠镜这样对消化道癌症筛查至关重要的项目,因有一定不适感和需要肠道准备,在常规体检套餐中参与率往往不高。即便有,操作医生的经验、设备的清晰度、肠道准备是否充分等因素都直接影响检查效果。
二、 破局之道:认识“深度体检”与“诊断级体检”
要真正提高癌症早期检出率,不仅需要常规体检,还需要了解更精准的策略:
策略一
深度体检:精准狙击高危癌症
深度体检不是简单的项目叠加,而是基于个体风险因素(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习惯、既往病史)的个性化、强针对性的癌症早筛方案。比如:
●肺癌: 低剂量螺旋CT (LDCT)。对重度吸烟者等高危人群,LDCT比普通X光胸片能降低约20%的肺癌死亡率。推荐高危人群(如年龄50-80岁,吸烟史≥20包年且仍在吸烟或戒烟<15年)每年一次。
●乳腺癌: 乳腺X线摄影(钼靶)结合乳腺超声。40岁以上女性建议定期钼靶检查(频率根据风险因素1-2年一次),致密型乳腺需加做超声。高风险人群(如BRCA基因突变)可能需加做乳腺MRI。
●宫颈癌: HPV DNA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TCT)。比单一检查更敏感。接种HPV疫苗后仍需按指南定期筛查。
策略二
诊断级体检:疑点追踪,明确性质
当深度体检或常规检查发现异常(如肺部结节、乳腺肿块、肠息肉、肿瘤标志物显著升高),或个体出现可疑症状(如持续咳嗽、便血、不明原因消瘦)时,就需要进入“诊断级体检”阶段。这不再是筛查,而是旨在明确诊断:
●更高阶影像学: 如增强CT、高分辨率磁共振(MRI)、PET-CT(评估全身代谢情况),提供更精确的病灶定位、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关系及是否有转移等信息。
(成都中心:西门子PET-CT)
●有创性检查/病理金标准: 活检(穿刺、内镜下取组织)是确诊癌症的终极手段。获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细胞是否癌变、癌症类型、分化程度等关键信息。胃肠镜在此阶段也承担诊断和治疗(如切除息肉)双重角色。
●更精准的分子检测: 对已确诊的癌症组织进行基因检测,指导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选择。
三、明智之选:如何为自己制定有效的癌症筛查策略?
1、破除“贵就是好”的迷信: 不选贵的,只选对的。
2、坦诚风险评估: 与医生深入沟通:你的年龄、详细家族癌症史、个人病史、生活方式、地域因素等。这是制定个性化筛查方案的基石。
3、重视“深度筛查”项目: 根据风险,重点关注并确保执行那些真正能早期发现高发癌症的项目(如肺癌高危者的LDCT,女性的规范乳腺筛查和宫颈筛查)。
4、理解并接受检查的局限性: 没有筛查是100%完美的。深度体检可能仍有小概率漏诊(假阴性),也可能发现需要进一步检查但最终良性的结果(假阳性,可能带来焦虑和不必要检查)。了解这些可能性,保持理性。
5、症状是高警报: 无论上次体检结果如何,若出现持续性、无法解释的症状(如:异常出血、不愈伤口、异常肿块等),必须立即就医,进行诊断级检查,切勿拖延等待下次体检!
6、选择可靠机构: 对于深度筛查项目(尤其是影像学),选择设备先进、医生操作经验丰富、流程规范的医疗机构至关重要。检查质量直接影响结果准确性。
此次事件醒我们强调“体检不能等同于能100%筛查癌症”,普通体检有其价值,但绝非癌症筛查的“保险箱”。面对癌症这个隐匿的敌人,“深度体检”提供的精准筛查是早期发现的关键武器,而“诊断级体检”则是锁定目标、明确战情的必要侦察。在健康的长跑中,科学认知与主动管理,永远是极为值得的投资。
发布于:四川省配资开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