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总有种说法,听着特吓人。说那个印象里金贵得不行的日本,正把自家木头往中国疯狂倾销。数据更吓人,年增长率一度干到41%,出口到中国的木材,占了他们总出口的九成!
这不科学啊!一个森林覆盖率快70%的国家,怎么会把自家的宝贝疙瘩往外送?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有阴谋!这里面肯定有鬼。但真相,往往比阴谋论复杂,也合理得多。
守着金山却快饿死了
想弄明白这事,得先看看日本的家底。二战后,日本为了搞重建,玩命种树。种的还都是速生林,像柳杉和桧木。当年种下的“树苗宝宝”,现在都长成了四五十岁的壮汉。这本是一笔巨大的绿色财富。
可问题是,这笔钱被冻住了。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起飞,自家木头却没人要了。为啥?因为马来西亚、印尼的廉价木材,像潮水一样涌了进来,把日本市场冲得稀里哗啦。本土木材人工成本太高,价格上根本打不过,慢慢就没人砍,也没人买了。
现在,问题更要命。日本林业,老龄化到了极致。伐木工平均年龄快60了,年轻人谁愿意进山受那份罪?大片林子就这么荒着,曾经的聚宝盆,如今连个修剪的人都没有。日本这是守着一座绿油油的金山,却找不到开门的钥匙。
更关键的是,我们的老观念得改改。砍树就是破坏环境?不,对日本这种人工林来说,恰恰相反。适当地砍,才是救它。你想想,一片林子里全是同龄、同种的树,它们挤在一起,疯狂吸收养分,遮天蔽日。阳光透不下来,地上的小树苗根本长不起来。
整个森林的新陈代谢就停了。没有新老交替,死气沉沉,特别容易生病虫害。所以,科学的做法是把成熟的砍掉,再种上新的。这才是健康循环。要是不管,这些树慢慢老死,枯枝败叶堆积如山,万一着火,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日本急疯了,必须给这片死水找个出路。
一扇敲了14年的门
这个出路,他们盯上了中国。但这扇门,可不是一推就开的。早在2003年,日本林野厅就拿了800万日元。任务很明确:去研究中国市场。钱不多,说明当时日本政府心里也没底,就是试试水。
从2004年才开始来真的。又是成立总部,又是开会研讨,还砸了3000万日元搞补贴,甚至跑到上海开论坛,卖力吆喝。
结果呢?基本白给。问题出在哪?一个技术标准。日本想卖的主要是杉木,但这玩意儿,在中国当时的《木结构设计规范》里,查无此人。不是它质量不行,是标准里压根没它。杉木在中国被当成中低档木材,有味儿、节疤多,按老规矩,不能当房梁用。
市场大门不开,日本木材的出口量一直半死不活。从2002年可怜的430立方米,到2005年也就1.7万。十几年的功夫,几乎打了水漂。但日本人是真能耗,他们没放弃,一边研究中国规范,一边跟我们这边沟通,玩命提供各种数据,证明他们的杉木足够结实。
中国送来的神助攻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2017年。这一年,中国为了保护自己的绿水青山,全面叫停了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但国内发展得快啊,盖房装修到处都要木头。木材缺口一下子从7000万立方米,暴增到1.1亿。
日本的机会,来了。同年5月,日本简化了自家的采伐出口流程。最最关键的一步,在8月。中国修订了《木结构设计规范》,历史性地,允许日本杉木用作结构材。
这一条,直接改变了游戏规则。被压抑了十几年的需求,瞬间井喷。2017年,日本对华木材出口飙到70万立方米。到2018年,直接冲向100万。一场布局了14年的产业自救,终于开花结果。
别慌,这事儿咱们说了算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觉得,中国市场被日本人拿捏了?别急,咱们把格局打开。日本木材的最大买家是中国,这话没错。但,日本是中国木材的大卖家吗?完全不是一回事。
2018年,日本卖给中国近100万立方米木材。听着很多是吧?可那年,中国木材总进口量是1.1亿立方米。你算算,日本那点量,连总盘子的1%都不到。
给中国供木头的大户,是俄罗斯、新西兰、美国、加拿大这些国家。所以,别被“日本九成木材销往中国”这种标题带偏了。这只说明日本木材出口离不开中国。绝不等于中国进口木材离得开日本。
这其实是一笔很聪明的生意。日本的杉木,他们自己建房不太爱用,嫌档次低。这些多余的木头,卖140多美元一立方米,比北美木材还便宜一成多。加上离得近,运费低,对我们来说,性价比爆棚。
更有意思的是,这生意还玩出了花。一些中国企业,从日本买来杉木原木,利用我们强大的加工能力和成本优势,做成漂亮的木栅栏之类的成品,转手再卖到美国去。你看,日本出原料,中国做加工,美国当市场。链条上的每一环,都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结语
说白了,日本卖木头给中国这事,没什么阴谋,更用不着大惊小怪。这是一套精心计算过的组合拳。对日本,它解决了国内林业老化的困局,是科学的生态管理。更是为了拯救一个夕阳产业,是纯粹的商业行为。
对我们,这多了一个稳定、便宜的资源渠道。也给我们自己的森林,争取了宝贵的喘息时间。这背后,没有谁占谁便宜,只有冷静的算计和市场的逻辑。与其被各种夸张的标题忽悠,不如看清这背后资源互补、各取所需的贸易本质。
配资开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